如何传承文化亲近传统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3-17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:传统文化受到冲击,守住传统并将优秀的历史文明与当代生活贯通融合,是当代社会的文化使命之一。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,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,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、一种认同、一种情怀。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,不要把所有文化都变成教材,全都拿到课堂上去。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、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,可以借用多样且灵活的方式,比如“诗词大会”,就是一种方式、一个启发。

    全国政协委员赵光育: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跨部门、跨机构、跨学科的合作和融合,要在幼儿园、中小学选取体验性、趣味性的内容,通过活动周、主题班会等方式,开展普及教育;在少数民族地区,着重将少数民族歌舞、手工艺、体育等非遗项目与音体美课程相融合。在大专院校设置民族“非遗”专业,以职业院校为主体,培养“非遗”技艺人才。

    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:“传”与“承”要分开来看。所谓“传”,是指将现有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。但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非百分之百适应现代社会,需要通过“承”来有所选择,去糟粕、取精华。从这个角度讲,现在所说的国学经典应当是传统文化的精华,而非其全部。

    全国政协委员茅善玉: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一定要靠全社会的努力,特别是要加强与小孩子的互动,以点带面,在年轻人的心中扎下这个根。传统的文化发展到今天,实际上也是在不断的革新和演变。我们今天所呈现的,从将来来看,也是一种传统文化。

    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:故宫除了保全文物以外,更重要的责任是让故宫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,让故宫成为人们喜欢的博物馆。只有深度挖掘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文物藏品,对其意蕴进行提取、归纳和阐释,充分尊重和体现文化渊源和特色,结合考究的工艺、新颖的设计,才能成为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。

    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:一方面,建议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,列入教学大纲,并合理安排课程设置,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科目,系统性地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。另一方面,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,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。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校内传统文化活动,使传统文化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切实走进青年的生活中。(缇妮 根据《新民晚报》《中国文明网》等整理)